现代科技:乔布斯与苏格拉底相处的那个下午

OFweek人工智能网 中字

但产品思维并不是想有就可以有的。当初乔布斯请John Sculley做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时,其说服理由感人肺腑:“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但事实最终证明,不是每个人都有科技改变世界的理想,作为世界知名的市场销售经理人,John Sculley认为他的主要任务只是把业界普遍水平的产品能够通过营销方式获得更多的收入罢了。

反观国内,也是John Sculley常有,而乔布斯、拉里·佩奇不常有,更为现实的窘境是在产业发展和产品生命周期上的滞后,更难坚定产品理念、产品思维的信心。

中兴事件之后,关注此事的人心中难免有强烈疑问,如果说因为穷还可以理解,但作为全球第二大GDP产值国,中国在核心技术上为什么发展仍然如此滞后?

参与方VC投资人给到的答案是:资本是逐利的,但投入成本高、门槛高、周期长、回报率低这些特点决定了核心技术投资利润可能和卖肥皂一样少,而更甚者,在短期内会血本无归。

所以,资本的遇冷,让国内众企业看着“英伟达们”每发布一款“核弹”都只能望洋兴叹:为什么只能给别人的灵魂做嫁衣,而不是给自己的灵魂办婚礼?

换个角度,VC们可以用“资本的逐利性”为自己作为社会人的信心不足做辩解,作为市场参与方的政府当然也可以,毕竟地方政绩还主要是GDP,即使中央再怎么号召,如果做肥皂能多一千万的政绩,为什么要做芯片呢?口号喊喊就行了,认真必须是在逼不得已。

观其现状,联想到中国古代著名哲人孟子关于“恒产”与“恒心”论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在物质利益与精神价值的关系上,孟子认为对于普罗大众,应该先有物质利益,然后才能追求精神价值。两千年多年来的耳濡目染,这一价值观已在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当我们认为“先物质利益,后精神思想”这样的观念天然正确,并为之而追求一生时,会发现人性追求享受的欲望比追求知识的欲望强烈且难以驯服得多,而其所认为的士大夫应将追求知识置于追求享乐之前的设想在阶层完全固化的状态下或许可以实现,但现实中却是完全不可能。

在强大的世俗文化下,应试教育更像是一根“鸡肋”,勉强支撑着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对于“民主、科学”的梦想,但更多则是为符合社会上下阶层流动的政治正确。(P.S.:参加过高考的同学,有多少是真心为获得真知进而改变世界?还是主要因为知识改变命运?)

强大的世俗文化,最可怕在于它会让你在“无心”和“无形”中放弃对世间万物的客观实在和人类自身的主观认知本应有的好奇和探索,而这些恰恰又是现代“产品思维”的本质属性。

乔布斯生前曾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虽然看似科技改变了世界,但真正改变世界的,是在科技背后的哲学,是科学的思维意识。

心理学上说,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根据不同情境所改变,但气质则主要决定于基因和认知,很难改变。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如此,表象看是技术发展能力受限,没有承担责任的主体,但现象终究是现象,现象背后,基因不能改变,但民族国家是否应该从自身历史哲学进行思维意识上的反思?传承史上哲人在对道德伦理上的认知,而补足与西方哲学在理性思辨、科学思维,和追求真知上的差距?

不是科学改变世界,而是科学思维改变世界。让文化和制度激发出更多认知的可能性,而不是让认知去迎合文化和制度的框架。乔布斯想要和苏格拉底相处的那个下午,不是想要听“先物质,后精神”,而是苏格拉底的发问,可以让他“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